News information
分类:行业资讯 发布时间:2023-03-29 访问量:217
引言
在前三年的疫情风波下,各行各业都在受新冠病毒的暴击,每个行业都有不少企业在面临着破产、倒闭,也是这个突如其来的病毒,敲响了我们对医药研发的警钟,也激发了越来越多的企业去重视药物的研发。这三年来也陆续有疫苗、中和抗体以及小分子等药物在不断地出现,也抵挡不住病毒变异后的超强传播。各个国家都在为创新治疗开发做出努力,后期也出现了抗新冠小分子药物靶点,例如:3-胰凝乳蛋白酶样(3CL)蛋白酶、RNA依赖的RNA聚合酶(RdRp)。
新冠病毒生命周期中的三个靶点
病毒生命周期中最为重要的靶点:第一是入侵,第二是复制,第三是组装与释放。
入侵——新冠病毒 S 蛋白与宿主细胞 ACE2 氢键链接(分子对接)
新冠病毒通过空气传染被吸入上呼吸道后,附着于呼吸器官的细胞表面,接受病毒的细胞称之为”宿主细胞“,宿主细胞表面有一种ACE2(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2),它是新冠状病毒的主要结合受体。新冠病毒与 ACE2 对接后就进入了宿主细胞,这就是感染。
病毒 RNA 复制
病毒进入宿主细胞,首先要借助 RNA 依赖的 RNA 聚合酶(RdRp)进行自我复制。RNA 聚合酶作为复制机器的核心部件,是病毒得以大量繁衍的关键,因而是最重要的抗病毒药靶点之一。
核糖体移码 —— 病毒组装
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后,就要病毒指令核糖体制造病毒自己所需要的蛋白质,用来组装复制好了的 RNA,有了足够的新组装的病毒就能致使病人呼吸衰竭、死亡。这种新病毒可以溢出细胞去传染下一个细胞。
发展背景
在这个强大的疫情传播下,激发了很多医药企业加入创新药的研发行列。
2021 年Ⅰ类新药申请受理数量保持增长,申请受理数量同比 2020 年增长 68%,合计达到 1379 件。在2016-2021 期间合计受理新药(1649个)涉及的靶点有 520 个;其中新药靶点同质化严重,前 6% (30) 的靶点涉及 41%(681) 的新药,其中神经系统用药、免疫调节、感染类、消化系统用药,这四大领域相关靶点占比较大。其中新冠的靶点分为基于病毒的靶点和基于宿主的靶点,基于病毒的靶点分为结构蛋白质和非结构蛋白质,基于宿主的靶点包括血管紧张素 | 转换酶2(ACE2)受体、跨膜丝氨酸蛋白酶2(TMPRSS2)、弗林/Furin等。
这个疫情几乎透支了我们整个医疗行业,不管是人力、物力、资金、器械还是医药,都严重地受到了冲击和损耗。在疫情期间,医药行业暴露出很大的问题,而在后疫情的时代,医药行业也在经历着大洗牌,出现了许多对抗新冠的创新药。
抗新冠靶点&药物
目前已上市的新冠治疗小分子药物的靶点仅有两个:RdRp靶点和3CL蛋白酶靶点。
RdRp靶点
阿兹夫定:
阿兹夫定是全国首个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冠治疗药物。阿兹夫定在2022年7月获NMPA紧急附加条件批准用于新冠治疗,并于2022年8月10日正式列入《新型冠状病毒诊疗方案(第九版)》。
莫诺拉韦(利卓瑞/LAGEVRIO):
2022年12月30日,由默沙东研制的新冠病毒诊疗药物莫诺拉韦胶囊(商品名利卓瑞/LAGEVRIO)正式通过NMPA审批上市,目前暂未纳入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》中。
3CL蛋白酶靶点
奈玛特韦/利托那韦(Paxlovid):
作为第一款被FDA授权用于治疗新冠的口服小分子药物,由辉瑞研发的Paxlovid对新冠感染的治疗效果已经得到了有效验证,也是唯一一款纳入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》的进口抗病毒药物。
新冠口服药物研究进展
全球已有7款新冠口服药上市,其中辉瑞的Paxlovid、默沙东的Molnupiravir和先声药业的先诺欣、君实生物的N116已在中国获批上市。
目前全球7款新冠口服药获批上市,8款药物处于临床川期(包括老药新用和ⅡⅢ期,其中1款药物获得紧急使用授权)。
礼来和Incyte的巴瑞替尼老药新用,用于需要补充氧的新冠患者,于2021年4月在日本上市,在美国获批EUA;
默沙东的莫奈拉韦最早于2021年1月在英国获批上市,随后在日本、竞拍地块数量创新高,美国(EUA)、中国获批上市;
辉瑞的PaxoⅵdIⅢ期数据显示疗效突出,已经获批美国EUA,2021年12月后分别在英国、欧洲、日本获批上市,2022年2月在中国获批上市;
盐野义ocova于2022年11月在日本获批上市;
国内研发进度最快的分别为真实生物的阿兹夫定于2022年7月获批上市,先声药业、经君实生物新冠口服药2023年1月29日获NMPA批准上市。开拓药业、众生药业等处于三期临床。
疫情时代已经过去,医药行业该如何发展?
很多人会很好奇,疫情时代已经过去,医药行业又该出现什么样的发展变化?医药人员又会在医药研究上做出哪些努力,将疫情中的研究成果运用下去?
疫苗
针对疟疾、单纯疱疹疾病:
德国的BioNTech陆续启动了针对疟疾、单纯疱疹的mRNA疫苗的1期临床试验。2022年12月23日,BioNTech宣布启动疟疾疫苗项目BNT165的1期临床试验后续BioNTech还将开展关于结核病疫苗的1期临床试验。
流感病毒:
22年11 月,BioNTech 和辉瑞公司开始了一种下一代 mRNA 疫苗的 1 期临床试验,该疫苗旨在同时预防奥密克戎 BA.4/BA.5 亚型和 4 种流感病毒。
生物医疗
CRISPR基因编辑疗法:
2023年,人们或将迎来第一款CRISPR基因编辑疗法exagagglogene autotemcel (exa-cel,CTX001).它是Vertex和CRISPR Therapeutics公司联合开发的,一款用于治疗镰状细胞病(SCD)、输血依赖性β-地中海贫血(TDT)的CRISPR基因编辑疗法。
阿尔茨海默病:
阿尔茨海默病目前全球只有两款AD药物获批上市,由卫材和Biogen联合开发的试验药物 Lecanemab 在 1,795 名早期 AD 受试者中达到了主要终点和所有次要终点,且安全性表现符合预期。
疫情时代下让越来越多人更加重视医药研发,也越来越多人在走向创新药开发的步伐。创新药的开发,作为一项具有“长周期、高风险、高回报”的冒险性活动,身上不仅承担着企业的重任,更是承担着社会的责任。
我们也要相信越来越多看似很严重的病,在医药行业的蓬勃发展下,也能逐一得到控制和解决。让生病的人买得起药、吃得起药,是每个医药行业人员的初衷。
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。
国家医保部门从多个方面考虑到参保人员的利益,进而对相关政策进行调整和完善,提升居民的生活幸福感。
2020年-2025年,因新品上市以及患癌人数不断增加,因此从市场规模也随之上升。根据头豹研究院整理,ADC药物的市场规模预计在2024年有望达到74 亿元,2030年预计市场规模达到292亿元人民币,2024-2030年复合增长率为25.71%。
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最新公告显示,2020年各类传播途径的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均呈现明显下降,其中肠道传染病发病率较2019年下降29.4%、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率较2019年下降12.9%。因此,全球,包括中国在内的抗菌药物的使用额呈下降趋势。
随着新药的不断研发和政策的完善,渐冻症治疗市场有望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。